暑期來小院參學的學員從五歲到七十五歲不等,有學生,有父母,有爺爺奶奶,還有親子互動。雖然很多學員只是聞名而至,甚至不曾對傳統文化、對書法以及太極有過基本的接觸,但是在大家燦爛的笑容上,寫滿了暑期在北京誠敬仁學習生活后的歡喜和感恩,這是來自沐浴先祖圣賢德光的感恩,來自對老師們兢兢業業、廢寢忘食付出的感恩,更感恩藉由學習傳統文化、學習書法與太極,而緩緩開啟了自心內在的德能。
來自青海玉樹的同學,是一位憨厚的藏族學生,年僅十四歲。接受我們的采訪時,紅撲撲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動人而淳樸的笑容。為期三十多天的學習,朋措從書法的基本筆畫一直學習到書法字。在老師們的悉心教導下,在「永字八法」的科學引導下,朋措常常揮毫到深夜還戀戀不舍,忘我地愛上了書法,愛上了太極。更令人歡喜的是,在書法和太極的熏習中,朋措發現了學習的法寶——靜定,并高興地說:「靜定功夫能讓上課聽講專心,進步很快。」相信這個回答是最令老師欣慰的回報。而小院餐廳為大家提供的健康素食,令朋措更是如獲至寶地說,回家以后不想吃肉了。學習生活的收獲,讓小朋措學會了感恩和付出,無怪乎,餐廳里常常見到他穿梭的身影,擦桌子、擺椅子,忙得不亦樂乎,這份勞動的歡喜,也是學習班傳授給孩子和家長的法寶啊。
吳同學,今年十六歲,是一名來自四川的同學。來之前從未接觸過書法,屬于零基礎學員,然而學習班結束時,看到吳同學揮毫留下的墨寶,儼然已有了扎實的書法功底,一點一橫,力透紙背。并信心滿滿地表示,回家后要將在小院里學習到的「永字八法」,教給同樣愛好書法的爸爸,還要教爸媽打太極,調節身心。另外,通過德育課程學習,吳同學真切地體會到了,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」,發愿再也不浪費糧食了,吃不完的飯也會自覺帶回寢室,繼續吃完。并且愛上了早起,不再睡懶覺,充分享受晨起天地間的清新空氣,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鍛煉身體、學習,同時早餐也規律了。聽著她一口氣迫不及待地說著自己的感想和收獲,也給我們內心帶來暖暖的感動,善美良正的光芒正可喜可賀地從這些孩子們的身心慢慢放射出來。
在這里更要提到的是來自湖南的常同學,雖然常同學今年才13歲,卻已經是多次來小院精進學習的老學員了。在楊淑芬老師的輔導下,常同學從基本筆畫到寫書法作品,到學習篆刻,乃至到如今揮毫寫下二百六十字的長幅書作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
兩年多的學書之路,不但讓孩子在楊淑芬老師「永字八法」教學法的引領下,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書法進展。談吐間知書達禮、清剛雅正的儒士之風,竟在這小小年紀的孩子身上緩緩投射出來。而談及恩師之時,璧麟激動地表示要跟隨楊老師傳承中華書法,令人欣慰而驚喜。而舉手投足間透出的太極功夫,也讓璧麟更多了一分與同齡人不同的輕盈和淡定。由衷感恩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以及老師們的辛勤付出。
此外還有好些白發蒼蒼的老人,在學員隊伍中顯得尤為精神而醒目。他們也在楊老師「永字八法」的學習中,找到了老有所樂的歡喜。楊老師高效易行的「永字八法」教學,結合太極理念輔助練習,雙管齊下,事半功倍。不但能自如調整長時間練習書法給身體帶來的不適,更有一套人性的教學方法,激活學員們的學書興趣以及自信心。看著老老少少樂此不疲,紅光滿面的學習勁頭,看著一幅幅滿懷欣喜的書法作品,仿佛看到了中華傳統書法這朵藝術奇葩,已然在各個年齡層面的人群中含苞待放。
「依于仁,游于藝」,在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的成長中,北京誠敬仁的優秀教師們,讓越來越多的學員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,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書法和太極給身心帶來的真實益處。核心指導楊淑芬老師以苦學翰墨五十載之功,研習書法教學二十余載之效,真誠無私傾囊授藝,并在教學中因材施教,將圣賢教誨善巧地運用于學習之中,令學員們身心雙修。不但將一批批學員輕松而快樂地送入書法殿堂,更開啟眾學員內心的良善之門,成為書法愛好者的福音。
中華傳統文化的蘇醒和復興,需要更多的人去付出和承續。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誠以星星之火的光芒,點燃人生的信念。愿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,能讓更多的人,感受到書法的魅力,太極的魅力,傳統文化的魅力,愿更多的人走向幸福美滿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