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書家簡介
東晉書法家,字逸少,號澹齋,漢族,祖籍瑯琊臨沂(今屬山東),后遷會稽(今浙江紹興),晚年隱居剡縣金庭,中國東晉書法家,有「書圣」之稱。歷任秘書郞、寧遠將軍、江州刺史。后為會稽內(nèi)史,領(lǐng)右將軍,人稱「王右軍」、「王會稽」。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,世人合稱為「二王」。此后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。東晉升平五年卒,葬于金庭瀑布山(又稱紫藤山),其五世孫王衡舍宅為金庭觀,遺址猶存。
二、書家生平事跡
王羲之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。十二歲時經(jīng)父親傳授筆法論,「語以大綱,即有所悟」。他小時候就跟隨當(dāng)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(wèi)夫人學(xué)習(xí)書法,長大后渡江北游名山,博采眾長。草書師法張芝,正書得力于鐘繇。觀摩學(xué)習(xí)「兼撮眾法,備成一家」,達到了「貴越群品,古今莫二」的高度。唐太宗贊其「盡善盡美」,「心慕手追,此人而已,其余區(qū)區(qū)之類,何足論哉!」從此王羲之在書學(xué)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并鞏固下來。與兩漢、西晉相比,王羲之書風(fēng)最明顯特征是用筆細膩,結(jié)構(gòu)多變。其最大的成就在于增進古法,活用漢魏質(zhì)樸書風(fēng)而成就筆法精致、美侖美奐的書體。草書厚纖折中,正書勢巧形端,行書遒勁自然。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,講究情趣的藝術(shù)境界,為書法藝術(shù)立下一座豐碑。宋、元、明、清諸朝學(xué)書之人,無不尊晉宗「二王」。唐代歐陽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和顏真卿、柳公權(quán),五代楊凝式,宋代蘇軾、黃庭堅、米芾、蔡襄,元代趙孟頫,明代董其昌等等,歷代書學(xué)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,因而有「書圣」美譽。
傳世佳作《蘭亭序》
王羲之是中國享有盛名的書法家,最有名的作品當(dāng)屬《蘭亭序》。唐太宗以后,《蘭亭序》已成為讀書人學(xué)字必習(xí)的范本?!短m亭序》的摹本、刻本之多,為古今之冠,有史以來,從沒有第二件書跡如此受到重視。
蘭亭位于浙江省紹興市,西南十四公里處的蘭渚山下,當(dāng)時王羲之曾居住于此。蘭亭的得名,相傳是春秋時期越王句踐曾在此處種過蘭草,漢代又在此設(shè)過驛亭,故得名蘭亭。而幫助蘭亭出名的則是王羲之。
話說穆帝永和九年(西元三五三年)三月初三,三十三歲的會稽內(nèi)史王羲之和太原孫統(tǒng)、孫綽,廣漢王彬之,陳郡謝安,高平郗曇,太原王蘊等父子輩友人約四十人,列坐曲水兩旁。裝有酒的「觴」(酒杯),在彎彎曲曲的水道上漂流著,時急時緩,觴也就時行時停。觴停在誰面前,誰就得賦詩一首。賦不出詩便罰酒一杯。據(jù)說游戲中有11人各賦詩二首,15人各賦詩1首,雅集行將結(jié)束之時,眾人公推王羲之作一蘭亭雅集的序文。王羲之當(dāng)時已有幾分醉意,乘興揮毫,在蠶繭紙上面,將《蘭亭序》一氣呵成,文章與字均為一時之冠,推為千古杰作。
《蘭亭序》文風(fēng)清秀、語語珠璣,為古代序跋散文中的妙品,更珍貴的是其書法藝術(shù)達到了登峰造極,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。此序共二十八行,三百廿四字,字字「天馬行空,游行自在?!狗仓貜?fù)的字,寫法各不相同,如五個「懷」字、七個「不」字,不同的位置,不同的表現(xiàn),都依類賦形,千變?nèi)f化。其中「之」字多達二十字,有的如楷書工整,有的似草書流轉(zhuǎn),但都大小參差,千姿百態(tài),令人贊嘆不已。王羲之酒醒后,連日再寫幾十本,總覺不如第一次寫的,因而更加珍惜,秘藏在家里不輕易示人,并且囑咐子孫,妥善保存,作為傳家之寶。
在歷朝歷代的書法海洋里,《蘭亭序》如同一座袖珍而又輝煌的書法殿堂。唐太宗贊嘆它「點曳之工,裁成之妙」。黃庭堅稱揚說:「《蘭亭序》草,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。反復(fù)觀之,略無一字一筆,不可人意?!蛊溴傩銊沤〉墓P意,流貫于作品的每一細部。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。每一字在王羲之的筆下都仿佛成為一個生命的活體,有著筋骨血肉完足的豐軀,且賦予各自的秉性、精神、風(fēng)儀:或坐、或臥、或行、或走、或舞、或歌,雖尺幅之內(nèi),群賢畢至,令人嘆為觀止。
一千六百多年來,無數(shù)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《蘭亭序》,何嘗不想深入王羲之書法藝術(shù)的堂奧,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。故而《蘭亭序》得以在跨越了如此久遠的時空之后,仍然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,光耀后人。
趣聞一二
「墨池」
王羲之13歲那年,偶然發(fā)現(xiàn)他父親藏有一本《說筆》的書法書,便偷來閱讀。他父親擔(dān)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,答應(yīng)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。沒料到,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(xiàn)在閱讀,他父親很受感動,終于答應(yīng)了他的要求。
王羲之練習(xí)書法很刻苦,甚至連吃飯、走路都不放過,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(xí)的地步。沒有紙筆,他就在身上劃寫,久而久之,衣服都被劃破了。有時練習(xí)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。一次,他練字竟忘了吃飯,家人把飯送到書房,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饃饃蘸著墨吃起來,還覺得很有味。當(dāng)家人發(fā)現(xiàn)時,已是滿嘴墨黑了。
王羲之常臨池書寫,就池洗硯,時間長了,池水盡墨,人稱「墨池」?,F(xiàn)在紹興蘭亭、浙江永嘉西谷山、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「墨池」的名勝。
竹扇題字
據(jù)說有一次,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。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。那種竹扇很簡陋,沒有什么裝飾,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,看樣子賣不出去了,老婆婆十分著急。王羲之看到這情形,很同情那老婆婆,就上前跟她說:「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,當(dāng)然賣不出去。我給你題上字,怎么樣?」 老婆婆不認(rèn)識王羲之,見他這樣熱心,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。王羲之提起筆來,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,就還給老婆婆。老婆婆不識字,覺得他寫得很潦草,很不高興。王羲之安慰她說:「別急。你告訴買扇的人,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?!雇豸酥浑x開,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。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,都搶著買。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。
三、書家代表作
楷書:《黃庭經(jīng)》、《樂毅論》、《東方朔畫贊》等。
行書:《姨母帖》、《快雪時晴帖》、《喪亂帖》、《蘭亭集序》、《初月帖》等。
草書:《十七帖》。
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www.sdwfq.com
返回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