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在女兒上幼兒園時,我和太太就考慮報什么興趣班,能夠對她終生都有益處,最終選擇了軟筆書法。后來在經常瀏覽學習的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站上,看到了楊老師書法教室的招生信息,非常高興,等女兒一到年紀,就趕快去拜師學藝了。
轉眼一年多的時間里,女兒在書法教室幾位老師的精心培育、細心呵護、耐心教導之下,由喜歡書法老師,逐漸喜歡上了書法,每次看著她認真蘸墨調筆、點橫撇捺的樣子,感到很欣慰,感恩老師付出了無數的心血。就算是女兒以后有一定的基礎,我們也打算讓她長期親近書法教室的老師們,感受那里祥和的氛圍,繼續學習。
最近,班主任老師讓女兒寫學校的校訓「走向明天」,裝飾班級板報用,對她是非常大的鼓勵。在書法教室姜老師四個多小時的精心指導下,女兒完成了作品,不負師恩。
「至要莫如教子,至樂無如讀書。」讀書能夠變化氣質,古人講三日不讀圣賢書,則面目可憎。女兒喜愛讀書,還背誦了一些經典,總共有三四萬字。其實她的資質很是一般,尚能夠不太費力,還能夠不斷從經典中汲取營養,可見我中華民族如果全面復興傳統文化,從小扎下根基,必定賢才輩出。
女兒練書法、背經典,還得到了班主任老師的大力支持,每天讓她提前一小時放學,回家背誦經典和練習書法。
我們并不是期望女兒以后有多高的成就,就像北京四中一位校長所講的,希望她以后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。書法的熏陶,經典的智慧,對于幸福的人生大有裨益。
幸福還來自于和諧、和睦、和樂的家庭氛圍,家庭中父母的身教尤其重要。我做得還很不夠,但太太對外謙恭有禮,對內勤儉持家,家庭融洽。我們家里不看電視,有些藏書,多為經典之作、賢哲所著,很少現代流行之書。經常人手一冊,開卷有益,有時間還會和女兒一起練習書法,建設家庭文化,共享筆墨書香。
「教訓子女,宜在幼時。先入為主,終身不移。」童蒙時期,是打下真善美基礎的關鍵時期。女兒在學習,在成長,父母也在學習,也在成長。學貴有恒,學貴力行,學而時習,必得其樂。一些點滴體會,愿與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