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「《孝經》開宗明義章第一:仲尼居,曾子侍。子曰:先王有至德要道……」
每當聽到熊熊稚嫩的誦讀聲從屋里傳出來的時候,我心中總覺得有清清溪流從心中淙淙而過。每每聽到這讀書聲,都會使我有種莫名其妙的感動,說不清是被這清澈的童聲所感染,還是對埋藏在心底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共鳴,仿佛又回到了幾千年前那遙遠又熟悉的家……
幾個月前聽楊淑芬老師的公益課時,楊淑芬老師講培養孩子心智最好的方法有三個:讀經,描紅,練書法。當時聽的時候并沒有很大的感觸,心想這三項我們都做到了呀。直到按照指導老師的要求,每天上午、下午都堅持陪孩子讀誦經典,幾個月后才真正體會到楊老師講話的意義。
幾個月以來,熊熊熟讀了《弟子規》、《三字經》、《孝經》,其中《弟子規》和《三字經》已經可以背誦。經過這幾個月和孩子一起讀經,才真正體會到文章開始提到的心情,這種愉悅是發自內心的。雖然有時也因生活瑣事感到煩惱,但奇怪的是與孩子一起讀經后,心情立刻變得十分舒暢、愉悅,自己也覺得非常神奇。
另外自從熊熊讀經后,很多人都發現他的氣質有了很大變化。從像一只頑皮的猴子,現在變成了一個舉止穩重的孩子。在春節假后回楊老師書法教室上課時,鄭老師也驚奇的發現了熊熊的變化,對我說道:「您看,這孩子氣質變得多好?。 刮蚁脒@和熊熊堅持讀經有很大的關系。我的朋友們也紛紛跟我們說,熊熊變化很大,真令人「刮目相看」呢。指導老師說,接下來熊熊可以讀《千字文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笠翁對韻》了,再之后就可以讀四書五經了!
幾年前,錢學森曾經問溫總理:「為什么我們現在的教育培養不出大師來?」這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。我拜讀了有關錢學森的老師的書《最后的大師——葉企孫和他的時代》。提起葉企孫先生,現在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,但他的眾多學生名聞天下。他的學生有錢學森、錢偉長、錢三強、李政道、楊振寧、華羅庚、王淦昌、趙九章、陳芳允、王大衍、楊嘉等等幾十位世界級的科學家和大師,從這份長長的學生名單中,可以說明葉企孫先生的偉大。
普朗克與愛因斯坦是物理科學界的兩個里程碑式的人物。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,畢業于哈佛實驗物理博士學位的葉企孫,已經因精確測定「普朗克」系數而聞名于世了。葉企孫是大師中的大師,他的人生理念是「科學救國」,他一生堅守這一信念,而且放棄自己的科學研究而轉向教育,曾任清華理工學院院長,為中國培養幾十位科學家和大師。
我特意留意了葉企孫和諸位大師的成長軌跡,驚奇地發現,葉企孫從小就是從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、四書、五經開始的啟蒙教育。正是這些中華文化經典,為他們今后的成長之路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扎實的文學功底。使這些大師不但在科學領域得到世界的認可,而且在個人修養和品德方面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升華。
回想起錢老問溫總理的話,也就不難得出部分結論了,我們丟棄了中國幾千年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遺產,丟了根,沒有了根基怎么能培育出真正的大師呢?沒有了根心中怎么能有大志呢?這可能是我們現代教育真正缺失的部分。
說得有點兒遠了,還是回到孩子讀經的體會吧。我覺得熊熊通過讀誦經典,會在他心靈留下非常美好愉悅的感受,這種正能量會陪伴他長大,會幫助他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,心中充滿正氣,也會幫助他抵御不良因素的侵襲。
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!為了孩子們,一起讀經吧!
感恩馮女士分享
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
www.sdwfq.com
返 回
|
2013-4-27 出處:北京誠敬仁-楊老師書法教室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