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成長
我來自湖南省吉首市,今年13歲,讀小學五年級下學期。從小爸爸媽媽就讓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,在學習的過程中,受益無窮,近年來跟隨楊淑芬老師學習書法,還跟北京誠敬仁通州小院的老師學習太極拳,不但使我的書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同時身體也越練越好,還學習了篆刻,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。
在這里首先要感恩我的父母,幫助我有了健康的身體。我以前很胖,腰都快趕上爸爸的腰那么粗了。每次到野外運動,走到半路就累得不行,大汗淋漓,父母很為我擔心。后來,在父母的調養和引導下,我開始學習太極拳,身體漸漸好轉,變得高大勻稱了,體魄也越來越健壯。從那以后,我更加重視練習太極拳。
其實學好太極拳并不難,只要你把基本功「貓步」練好了,練精了,練透了,學習太極拳的動作就很簡單了。太極拳主要是放松,從每一個動作中體悟放松,以柔克剛,這是太極拳的精髓。
關于書法和篆刻的練習,我也有不少體會。從前也自己練過書法,有三年的功底。但自覺在那三年的練習中沒什么成績,字寫得歪歪斜斜,每一筆畫交代不清,十分潦草,遠遠望去,簡直就是為了完成任務。比草書還草一些,寫得最好的都十分潦草。只有字的形狀,根本不注重一筆一劃。
自從我跟著楊老師學習書法一年后,書法大有改變。每一筆一劃都到位了,隨著學習的深入,字形也把握好了,寫得也放松、自然了。從中我深深體會了書法的樂趣,現在再看看我以前的字,覺得簡直不像是我寫的了。
學習篆刻也很有意思,第一天刻的效果很難看,陳老師幫我修了一下,我才勉強蓋上了人生第一印。第二天我練了一天的書法,讓心靜定下來再刻,到了第三天,不知是什么力量,越來越喜歡篆刻,刻得連書法都不想寫了。現在我開始自己設計印章了,開始刻我喜歡的軍徽,有陸軍的、海軍的、空軍的……還有戰斗機、直升機,直八、直九、殲十、殲十一,就連天上飛過的直升飛機我都刻了,雖然沒有那么像,也不是那么好,但我能從中體會到篆刻的喜悅開心,刻得都不想休息。接下來我可以刻人物像了,比如將軍、宰相、文官、武官……
隨著練習的深入,感覺自己進步了,手的力道大了一些,一刀下去可以刻出一個大大的三角形。手有勁了,碰到章料里的大砂丁也就不怕了。作品越來越多,一個比一個好,基本功過關后,便可以開始刻字了。因為基礎打好了,「長壽」、「惜時」、「行有恒」這幾個作品都是一次性過關,只是「吉祥」刻了兩遍。
常同學學習篆刻成長之路
|
|
|
|
5月20日第一枚章(練習) |
5月23日刻章(練習) |
5月24日刻章(練習) |
5月26日刻章(臨摹) |
|
|
|
|
5月30日刻章(自創) |
5月31日刻章(自創) |
6月4日刻章:吉祥 |
|
|
|
|
|
6月8日刻章(自創) |
6月14日作品:惜時(臨摹) |
6月14日作品:行有恒(臨摹) |
6月15日作品:境由心造(臨摹) |
|
|
|
|
6.19作品:延年(臨摹) |
6月21日刻章(自創) |
6月23日刻(自創) |
6月26日刻章(自創) |
|
總結學習的心得,是興趣激發了我。其實我以前就喜歡刻像、刻畫,可是我的字一直刻不好,后來我們班里賈老師的一番啟發使我受益無窮,他說「只要把字當成畫,畫下來就行了。」把刻章作為一幅畫來對待,不把它們當字來刻就可以刻好,關鍵是要轉這個念頭。果然當我將字看成一副特殊的畫時,心情就放松了,自然就能發揮出功力。我由此領悟到,字并不難刻,難就難在調整這顆心。其實做事的難和容易都是自己想出來的。想著難,它就難,想著易,它就易,一切都是由心想生。
同時我在這兒也勸各位同學,不要再沉迷于網吧了,其實練書法、太極、國畫、篆刻帶給我們的樂趣遠遠超過虛幻的游戲帶來的樂趣。游戲的樂趣只是一時的,而太極、書法、篆刻的樂趣是終生受益的。我希望大家能夠共享我跟隨老師學習才藝的這份樂趣,從中感受古圣先賢的愛,和中華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精髓。讓這份愛和智慧能夠陪伴我們一生。
希望大家多讀誦經典,因為讀誦經典不但能讓我們的嗓音變得好聽,而且會提升朗誦水平,還能讓我們從朗誦的經典里獲得做人的道理,啟發智慧。祝愿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著急,不攀比,不氣餒,相信勤能補拙,只要堅持努力,一定可以超越自己。
其實學習書法、篆刻并不難,只要按照楊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認真練習,就能在學習中獲得信心找到樂趣,由樂趣帶動堅持,從而獲取知識和進步,那時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一種享受。最后讓我們共同勉勵,珍惜這美好的時光,永不辜負我們最珍貴的生命,抓緊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,努力學習,提升自己,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收獲不小。
(感謝常同學分享)
后續報道:
在楊淑芬老師的輔導下,常同學從基本筆畫到寫書法作品,到學習篆刻,乃至到如今揮毫寫下二百六十字的長幅書作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,三年多的學書之路,不但讓孩子在楊淑芬老師「永字八法」教學法的引領下,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書法進展。談吐間知書達禮、清剛雅正的儒士之風,竟在這小小年紀的孩子身上緩緩投射出來。而談及恩師之時,常同學激動地表示要跟隨楊老師傳承中華書法,令人欣慰而驚喜。舉手投足間透出的太極功夫,也讓常同學更多了一分與同齡人不同的輕盈和淡定。由衷感恩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以及老師們的辛勤付出。

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
www.sdwfq.com
返回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