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13年1月27日,這一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。因為是我和馨兒第一次走進「楊老師書法教室」,與諸多優秀的老師結識的日子。從第一天開始,指導老師就鼓勵我要勇于拿起筆,記錄下兒子的成長點滴。但我很少能坐下來寫上幾筆,也沒有靜下心來去觀察孩子生活中的點滴。但直到最近幾天,突然發現馨兒與以往相比,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,孩子和我的內心都很喜悅,所以才有了想坐下來記錄下來的沖動。
回想在這個過程中,有歡笑也有淚水,但一路走來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含義。三歲半的馨兒,第一次走進陌生的環境接觸中華傳統文化,從開始的哇哇大哭,到不太愿意去上課,再到天天喊著要去書法教室。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,也會有曲線,但總的勢頭是,他喜歡上了書法教室,喜歡上了這里的老師,喜歡上了中華傳統文化。
舉一個小小的例子:剛開始每周去一次,老師教他讀《弟子規》。回家我也沒管,只是在他玩的時候偶爾放《弟子規》的錄音。后來發現他有時會玩著玩著,嘴里不自覺的跟著說上兩句。
過來一段時間,有一天晚上,馨兒自己找到一個筆記本對我說:「媽媽我得讀《弟子規》,要不明天到書法教室讀錯了就不好了。」就這樣手里舉著本子,腳下踱著方步,大聲的讀著《弟子規》。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背,因為他還不怎么認字。或許他在模仿老師拿著書的樣子,還告訴我要這樣走來走去。
在這一晚,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他。以前我也想帶著他讀,但每次他都是說:「算了媽媽,我困了。」所以也就沒堅持。但這次是他主動要讀,讓我很吃驚。但因為我看睡覺的時間快到了,就說:「今天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讀一半好嗎?」他說:「不行,我要讀到『圣與賢,可馴致』。」結果前面的一大部分,都是自己背出來的,后面可能不太熟悉,我就讀一句,他讀一句,這樣真的讀到了結束。那一晚讓我內心有了一絲波動,看得出孩子也很開心。
之后我就有意識的每天一早播放《弟子規》給他聽。并主動向老師取經在家如何學習,然后就每晚堅持和他一起點讀《弟子規》中的幾句。從每次三遍,到每次五遍,再到現在的每次十遍。這其中經歷過兒子含著眼淚問我為什么要讀?也經歷過兒子說口渴、嗓子疼、困、累等等諸多磨練。但經歷了大概有半個月左右,兒子仿佛把這一切當成了他每晚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有一次因為下午帶他外出去玩,回來已經有點累了,但我想好習慣要堅持下去,就鼓勵他讀,像以往一樣點讀兩列。結果從不愿意到最后一遍時說:「媽媽我要讀到『諫使更』。」就是要往下多讀一些。我說:「好。」可誰知他越讀越來勁,不想竟然讀到了最后一頁。平時只讀一頁都不到,現在一口氣讀了十七頁,而且是小手要點著每一個字讀。雖然他大部分字不認識,但我想習慣已成自然,點讀和認字對他已不是什么難事。這一晚我和兒子都很開心,感到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。
我想,這不就是「量變引起質變」這句話在生活中的體現嗎?雖然我相信今后路漫漫,在學習的過程中,或許還會有這樣那樣的波折或反復,但我堅信持之以恒學習古圣先賢的教誨,兒子一定會讓他那幼小的根扎得越來越深,將來無論遭遇多少風吹雨打,都會堅強的成長。
作為母親,我真心的祝愿兒子能長成為一棵參天大樹,成為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!在此我真心的感謝楊老師書法教室的每位老師對馨兒的諄諄教誨,感謝你們對孩子的耐心和愛心,感謝發起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背后那些默默無聞的工作者,沒有你們的付出,就不會有今天的收獲。愿天下的孩子早日感受到像這樣的陽光和雨露,在現今社會中茁壯成長!
感恩徐女士分享
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
www.sdwfq.com
返 回
|
2013-5-3 出處:北京誠敬仁-楊老師書法教室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