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
|
活用《弟子規》
—— 親子互動學習心得 ——
感恩楊老師在(《學用弟子規》直播課)上節課中講授了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;「父母命,行勿懶」——這兩句經文如何真正落實孝的方法,使我發覺了不少的錯誤觀點及做法。今天我們將繼續跟隨老師孝文化的學習。 上課伊始,老師便講:“《弟子規》一定要應用在生活中,它沒有高深的理論,而是讓我們明白:《弟子規》生活教育是我們一生為人處事必不可少的準則與規范。只有落實《弟子規》,才能改善自身氣質,提升人文素養,這是增進我們修身靜定的功夫。” 這一段實在太好了!十分細致入微化的講明我們內心力行《弟子規》的困惑。那么,究竟該從何處入手呢?古人云:「上所施,下所效?!垢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?,良好的家庭教育攸關孩子一生的命運。故家庭教育便是關鍵點。 我小時候有一段痛苦的學習經歷,我不想做什么父母偏讓做什么,而且非做不可。比如說讀經,我一讀經典頭就疼,不想讀經。可是,在一次讀誦小學語文課本時發現:背誦經典有好多益處,一使我的記憶力增強;二來聲音變得好聽了。當接受了厭煩讀經的考驗,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起,慢慢地,我反而越來越喜歡上了讀經。這是學生自身破解厭煩讀經之法,僅供大家參考。 老師在如何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講到:“如何引導孩子自主學習,不去強制要求他:‘你必須給我做好!否則……,哼!你自己看著辦?。。 痹鯓幼尯⒆訐u頭晃腦地沉浸在讀經的快樂之中?這里,老師教給我們方法:如果我們教授的對象是學齡前的孩子,讀經時間不宜超出半小時。須知學習不在一日之功,旨在培養、訓練孩童的靜定功夫。 楊老師舉例:“我通常授課,上課方式是很活潑的,充滿著無限挑戰;每一位小朋友都是小老師,都有上臺主持的機會,鍛煉、提升自己。孩童從中學到了勇敢,勇于面對自我的精神,處處充滿著學習的快樂。”老師不倡導反復讀經的教育模式。讀的孩子口干舌燥,內心煩躁,久而久之,會使孩子厭煩讀經,這樣反而起不到讀經定心的作用。而楊老師教授讀經這半小時之內,學生一定是保持精神專注、坐姿端正的快樂學習狀態。 教導孩子最好能開啟他的自覺性與悟性。老師還是以讀經為例:老師以前教導學生讀經,課程是一周一節,那么就會有一定量的作業。比如說《論語》,一周之內要背完一個篇章,約500~800字,并且每天讀誦15遍,要有空就讀,早晨洗漱后、中午午休前、晚上吃完飯,皆可以擠出時間來讀。在讀誦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:口齒清晰,口誦、耳聽、眼看,亦或讀出抑揚頓挫之感;大膽的讀,聲音洪亮。這樣讀經久了,會越讀越有味道,自得其樂,陶醉其中。慢慢地,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,行為舉止優雅端莊,通過自身的氣質轉變,人際關系也由此提升。培養孩子悟性,啟發他的智慧,讓自己有思想、有智慧地明辨事物。 班級同學來自于不同省份,生活習性有很大的差別,同學之間要學會互相包容,相互理解,互相幫助,為對方播種快樂。只有自己悟到的真理才不易忘記,是實實在在的。故而自覺性是培養我們積極向上的態度,悟性是啟發我們智慧及容忍的雅量。而這些,皆在修身克己功夫! 《顏氏家訓》當中,“眼學”很重要,學習只看不言語,不懂的地方多看幾遍,自己體會, 自己去悟。在觀看當中,練就了寧靜沉定的功夫,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。久而久之,練就了大局觀。當一件事擺在眼前,當即腦海中便已分析出解決之道,一看便會,做事超易上手。所以“眼學”很重要,至關重要! 教育孩子要關注幾點:孩子的發育、健康、智力、理解能力、個性及脾氣,為人父母者要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: 當孩子沒有滿三足歲,或在學齡前,一定要替他保護好身體,不要有損害,不使其“破相”。這一點,我很感激母親,小時候因個性孤僻易走極端,經常做出讓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情。例如,自己走路經常摔倒,破皮流血時有發生,但母親都會為我精細處理好,不留一絲傷疤。 在孩子發育階段,要重視他的獨立自強感。有件事,我記得很清楚,小時候經常和哥哥在一起玩耍,親密無間,就連洗澡都在一塊兒。大冬天洗澡是很接受挑戰的一件事,每次進澡堂,哥哥都會叫:“好冷啊!”而我一聲不吭,故而經常受大人們的夸贊,“東東可真堅強!”小時候因鈣質不足,經常跌倒受傷,這造成了大家心目中對我的看法,有時想不通就陷進自卑的泥潭里,往往要緩解十天半個月,直到淡忘此事,才能走出執著的困境中。每人個的資質不同,但只要不斷培養堅強、獨立的能力,相信一定可以克服先天的不足。 父母嚴格的教育是必要的,「慎于始」尤為重要!嚴格教育不一定要大聲,但要切入關鍵點,并扮有嚴肅表情,見成效就收。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,適宜地要求,淡出他自由成長的空間。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并嚴格要求之,凡事從小事做起。當孩子在做環境衛生、內務整理時,一定是以高標準、嚴要求來指導他,從小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很關鍵。 「衣冠正而心性斂」, 正衣端容也是一種攝受教育。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邋遢的壞習慣;更不能讓他有“我染發就是酷”,“穿開衫裝就是帥”,“我這樣做是緊跟時代潮流,您那一套過時了”的錯誤觀念。一切皆要「慎于始」,老師提到的這一點雖然細微,但對我們一生的影響意義深遠。 家庭里,為人父母者,若要樹立孩子心目中“父是天”、“母是地”的偉大形象,那么,一切都要從細微之處做起。例如:出臥室就要換掉睡衣,必著正裝出現在孩子面前。作為一名老師,也要衣冠端正,樹立學生心目中“好老師”的形象。老師舉臺灣作家嶺月為例:嶺女士因職業是一名作家,沒有固定工作場所,故常在家里表文著書。即便是在家里,嶺女士也沒有縱容自己,而是正裝打扮工作。所以,正衣端容很重要,一來正己,唯有己身正氣足,方能散發正能量;二來建立好的氛圍與正的磁場,守禮守節至關重要。 最后還要觀察、審視:自己的教育起到效果了嗎?“知子莫若父,知女莫若母”,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過程,不能因求好心切、人云亦云就隨便否定他?!叭思夷敲春茫銥槭裁床恍?!”所以,身為家長內心一定要樹立一個思想觀念:子女盡心盡力了,內心沒有掛礙就是最好的。 「父母教,須敬聽」再擴展一步來講,就是教育子女的態度、要領與方法,我們為人父母、老師者的一定要懂,并要學會靈活運用。在這里,老師舉出一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例子,比如:“?。】植腊职謥砹耍】炫堋痹谶@孩子心目中,爸爸如同魔鬼,教育如果出現此現象,必然是不可取的。當然,如果是幽默的教育方式可另做參考;在教導孩子識字識數上,一定要以形象教育引導子女:一手拿出“1”的識數卡片,另一只手拿出一根筷子,跟孩子講:“‘1’就是這樣筆直。”增強孩子對數字的意識感。凡事先不講道理,讓其自悟,在做事中積累經驗,收獲必然是自己的。 夫妻間萬不可因教育孩子而產生矛盾,得不償失!切勿固執己見地而去否認對方:“不要聽你爸的!聽你媽來講!”“你媽說的不對,爸講給你聽”。轟!家庭大戰由此爆發。 “叫你專注一點!”當孩子生活能力不足,理解能力不強,父母又求好心切時,身為老師者應該怎么去做?老師教給我們方法:“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,涂鴉、練書法、繪畫皆可鍛煉幼兒臂膀、手指的力量,手通五臟,動手能力強了,身體機能肯定不會差,自然身體健康,生活能力漸強。同時習練書法、繪畫皆能開發孩子本有的靜定能力,因定開慧,自然也能幫助孩子提升理解能力”,所以教育方法很重要。 如今,我們每晚都寫學習心得,不斷地訓練思考能力及總結能力。在學書法時,一開始覺得好輕松啊!可是越寫越發現“誒,怎么自己寫的總是和老師寫的差一點?”深入學習后才發現書法的博大精深,真是一絲一毫都混不得!老師講:“東混西混,一切沒份”,果真如此! 在教學過程中,如遇到學生有反應慢,聽不懂的,為師者的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指導,一遍不行兩遍,兩遍不行三遍,以此類推;這也是訓練為師者的定功與忍功。而做父母的也要了解,孩子的資質是天生的,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相應的過程來提升。做家務活時一定要帶動孩子積極參與。作為子女的我們,如看到媽媽在做家務時一定要湊上前去,說:“媽媽,像這樣掃地拖地的任務,全包在我身上,您快去休息吧!”如果媽媽在廚房做飯,我們做子女的也應在旁打下手,輔助媽媽盛飯端飯,或者是請爺爺奶奶出來吃飯。如孩子因不小心打翻了飯碗,身為父母也不要苛責孩子,不能將孩子愛勞動的信心打掉。要鼓勵孩子:“沒關系!再來一次!”“爸爸相信你一定會做好的。加油!”在這做事當中,一定要注意安全,萬不可輕忽大意! 「父母責,須順承」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:當父母責備我們時,做子女的一定順承親意,不違抗父母的旨意。 「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」犯錯,犯錯在所難免,如何不多次重犯是關鍵。顏回夫子不遷怒、不二過的謹慎態度,我們應該學會。所以,在平時就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不可放縱自己。 小時候,在母親的監督下,被保護的很好,但是抗挫折的能力不行。有件事,到現在還記憶猶新: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去外地上學是十二歲,那時的我是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小孩。不會自己洗衣服,沒有起居的概念?;叵朐诩視r,天天睡到自然醒,突然沒了媽媽在身邊,常常是憂心忡忡、整日郁郁寡歡。一日,我在午休時有同學過來叫我:“你爸媽來看你啦!”可當我走出校門,只有匆匆忙碌的人影,并不見爸媽來過的蹤跡。我茫然地回到教室,內心悵然若失日益增加。最終,還是沒能轉化這股憂郁的力量;精神、體力的耗損,加上思鄉的懷念,種種憂慮糾結在一起,生了場大病?,F在學習了楊老師生活版活用《弟子規》的課程,覺醒了自己以前錯誤的生活方式,一味地靠父母是不行的,他日走向社會還是要靠自己的奮斗、拼搏。 在學習了家規、家訓,明白了家風、家道的重要性之后,我們堅信,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寶藏,將會成為我們日后收益一生的無盡財富,它就如同一座無形智慧寶庫滋養著后世子孫千秋萬代。 雛鷹,總要有飛上藍天的那一刻;嬰兒,總要有脫離母親懷抱的那一天。故鄉的游子啊!要為夢想的征途遠航! 相關鏈接: 楊老師網絡直播課—— 學用弟子規 幸福要親自行動 感恩武同學分享
課程咨詢: 鄧老師 15201475238(可加微信) 每日咨詢時間:
上午 9:00~12:00
下午14:00~17:00 晚上19:00~20:30 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
|
||||||||||||||
北京誠敬仁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備案序號:京ICP備05006095號-2|京公網安備1102230055查詢電話:010-85953862 |
||||||||||||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