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今,許多國學弘揚者最大的困惑,或許是如何找到一個易學易教,又能長久學習、令人獲益的教學門徑。北京誠敬仁于2015年4月2日至4月7日舉辦的多元德藝教學法培訓課程,正是解答這一困惑的專題講座,也是德藝師資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。
課堂上,楊淑芬老師與大家探討交流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中遇到哪些瓶頸,又指導大家運用多元德藝教學法的獨特之處一一解析。
困惑:弘揚文化苦無方法
「除了知道要在經典上多研讀,在修持上多精進以外,真的可以用『黔驢技窮』來形容心中的郁悶與恐慌。眼看著學員們來來去去,我經常日思夜想:我該如何突破瓶頸,讓人們燃起學習傳統文化的信心呢?」
師資班的吳老師在臺灣教學,推廣傳統文化此志長存,但苦無方法。
課堂上,楊老師為我們展現了全新的學習方式,讓大家體會到,弘揚傳統文化不能只依靠經典讀誦的單一形式,需要有一套簡便方法,有系統次第的學習,才能真正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與推廣。而多元德藝教學法包含經典讀誦、書法、德育動漫、定心描紅、硬筆繪畫、太極拳等十余種課程,內容豐富活潑,能幫助教師將國學智慧運用于生活及教學,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,在成長中真正獲得品德教育的熏陶。
誤區:傳統文化嚴肅刻板
一些人看來,傳統文化僵硬刻板,在學完多元德藝教學法課程后,來自臺灣的莊老師分享了他的體會:「楊老師將困難的變簡單了,且都饒富趣味與智慧,以致每堂課都充滿笑聲,誰能說傳統文化太嚴肅刻板呢?更重要的是,十六項的德藝教學法里,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或童蒙養正都會有扎根的作用。如:德藝動漫學八德學做人,生活教育的習勞知感恩,篆刻的定心與抗挫抗壓,美文朗誦的美學涵養,口頭作文的即興思考,硬筆繪畫的藝術修為等等,即便是大人都會懊惱現在學已經慢了,怎么能再給下一代錯過呢?」走進德藝教學課堂,一片豐富燦爛的學習天地等著我們翱翔。
迷茫:學習之路難以堅持
「一些父母讓孩子退學去上傳統文化學校,但很多都堅持不下來,一年、兩年,被勸退回家,不想去上學,學傳統文化又覺得厭煩,就在家里一直呆著。不止是孩子們,其實我也有厭煩的時候,但出于理智,一直壓在心里。」曾在國學院當義工的孫老師,對研發了多元德藝教學法的楊老師倍生敬仰 :「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傳統文化可以這樣教小孩!為了讓還在誤區中徘徊的私塾師生認識到德藝教學的益處,我只有努力學習,改變自己,讓那些對傳統文化失去信心的孩子們重拾信心!」只有目標正確、方法靈活,學習之路才會走得更寬闊。
由藝入門 ,不僅能收事半功倍之教育效果 ,反復熏陶,更能提升學生信心 、藝能乃至德行 ,讓家長走出為孩子擔心、煩惱的陰影。愿多元德藝教學法,成為國學師資們的智慧錦囊,乘風破浪,揚帆遠航!
經典讀誦。楊老師開解如何教導兒童讀經,
在生活中落實經典,是指導其它教學方法的總則。
永字八法。大字入門,普適易學。
在反復練習中可體會到,書法實為攝思緒、養心性的良方。
太極養生。學習在生活中善用太極的放松功夫,
以獲得寧靜安神的心靈、健康舒暢的身體。
定心描紅。簡單易學的硬筆教學法,經多年的實驗,
不僅孩子喜歡描紅,老人也同樣歡喜,可以建立信心,培養靜定能力。
德育動漫。《中華德育故事》系列德育動漫,
感動人心的同時,引發深沉的反思。
看圖學成語。難學的成語因一幅簡筆畫變得活潑,
而大家的奇思妙想,讓笑聲滿堂。
硬筆繪畫。在繪畫中找到創造千般美麗的樂趣。
美文朗誦。飽含情感的誦讀,賦予文字生命的活力,
讓聽者在沉浸中獲得心靈的啟迪。
快樂口頭作文。上臺用話語即興地詮釋作文,
讓寫作練習變得生活化、靈活化、有趣化。
習勞知感恩。通過餐廳習勞、「掃除力」課程,
大家在勞動中學習感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