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檔案】 劉同學,男,六歲。2015年4月開始在楊老師書法教室學習,2016年8月逐漸進入幼小銜接全天班。原本性格內向、拘謹、倔強、任性。通過兩年多的學習,不僅書法、硬筆字、拼音、經典誦讀、描紅、彩繪均有所學、有所得,整個人更是變成謙和有禮的小君子。連班主任都情不自禁地夸他:「長成一個小男子漢了!」
《易經·謙卦》云: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」意為君子以謙卑之行修養(yǎng)身心。而「謙謙君子」的形象深入五千年上下的中華文明,深入古往今來每一個人的心中。一位溫和有禮的謙謙君子,是家庭和睦、團隊和諧的精神核心。我們不僅希望自己身邊有這樣的人,也希望自己、家人、孩子成為這樣的人。

在北京誠敬仁的「楊老師書法教室」,幼小銜接德藝素質班的教學目標,就是為了培養(yǎng)一位位小「謙謙君子」、「窈窕淑女」。
是這樣嗎?真的有這樣的效果嗎?
那就看看下面這位家長是怎么說的吧:
劉同學媽媽的分享
今年秋天,劉同學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。我認為他生命中很幸運的一件事,就是遇見了楊老師書法教室,在幼小銜接德藝素質班學習了兩年多。
最初我們以為這里僅僅只是教授書法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與老師們不斷的交流,經由長時間的觀察,我們逐漸了解和感受到,這里的「德藝素質」綜合教學,的確由老師們落到實處,并不斷呈現良好的效果。

劉同學在書法教室學習,小小年紀不僅書法寫得不錯,描紅、彩繪、經典誦讀等也有很好的成績。作為家長,我們更欣喜地看到,孩子還有另一份成長的收獲,那就是脾氣變好了,懂道理,有禮貌了。有時看到他一臉的鄭重其事,與人應對時,言語入情入理,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,我甚至會有點不敢相信,這就是以前那在家會大聲說「不——」,蹦來跳去難以管束,或者橫沖直撞反駁得大人啞口無言的兒子嗎?怎么不知不覺就變得這么可愛懂事了呢?
當然了,他淘氣調皮偶爾也會「露露崢嶸」,但他的確明顯變得懂道理了,大人教育他的時候也不再頂撞捂耳朵了,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還會賠禮道歉,安慰親心。也許這就是在書法教室學習過程中,德在藝先,「七分德三分藝」,德行教育「潤」的力量。當道德的光芒照亮孩子心田的時候,一切都可以變得溫和而謙謙有禮了。


這是孩子來書法教室學習最大的收獲,從有規(guī)有矩的書寫中學習有規(guī)有矩地做人。兒子的進步也觸動了我,現在我也進入楊老師書法教室學習了!在楊老師書法教室精心營造的清靜溫馨,德藝雙學的定靜氛圍里,寫好字,修好心,收獲滿滿的浩然正氣,開拓寬廣的生命格局,是看得見的美好前景。
感恩老師們不辭辛苦、不厭其煩、不計得失的諄諄教誨,感恩老師們無怨無悔、默默無聞的傾心奉獻,感恩老師們教給孩子們享受安靜的愉悅和靜謐的歡暢……
感恩一切幫助過我們的親人們。
老師感動的心聲
看到劉同學媽媽如此坦誠真摯的分享,我們書法教室的所有老師都被感動了。眼前不由自主浮現出剛來書法教室的劉同學——小小的、怯生生的,不太合群的男孩子。第一次媽媽陪他用午餐,還會跑到媽媽身邊要媽媽抱著哄著。猶記得那時他媽媽那歉意而無奈的笑容,有一次與老師談心時甚至情不自禁流下眼淚:「這么小的孩子怎么這么能折騰人啊!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辦了。」
剛開始一段時間,劉同學來書法教室是偶爾的,有時一星期一次,有時很長時間沒來。班主任周老師深知,在童蒙養(yǎng)正的黃金時期,孩子如能在一個謙和有禮,德藝雙學的環(huán)境成長,必能為他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。而他的成長,也會給家庭、親朋好友及周圍有緣人帶來良好的影響。因此每每熱心真誠地與他媽媽溝通,鼓勵她堅持送孩子來學習。
在這份真誠之心的感召下,劉同學媽媽越來越堅定了要多送孩子來的信心與決心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對楊老師書法教室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后,她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,小學前讓劉同學上楊老師書法教室幼小銜接全天班。

上全天班后,劉同學的進步是很明顯的。他由原先比較內向的性格,變得開朗大方,經常還說幾句俏皮話給大家逗樂呢。原來倔強不聽話,現在性格隨和,與老師同學和諧相處,也格外愛聽老師講道理,每每聽得鄭重其事地點頭。原來只顧自己,現在熱心做好事,勇于承擔,很有小小男子漢的氣概。
作為家長,作為媽媽,最深最直接的感受是,孩子變得謙和有禮,令她欣喜、自豪,原來自己的兒子居然可以這么好!在媽媽的身邊、眼前,劉同學不僅活潑可愛、天真淳樸,更表現出良好的言語行為習慣,講道理,有禮貌。這些素質如此自然、和諧、真實地展現在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這是德行之根已深植于孩子心田,在平常日子里抽枝長葉,并綻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美麗之花。

劉同學成長的「秘密」
劉同學媽媽的分享中,有一段話是孩子成長的「秘密」:
「感恩老師們不辭辛苦、不厭其煩、不計得失的諄諄教誨,感恩老師們無怨無悔、默默無聞的傾心奉獻,感恩老師們教給孩子們享受安靜的愉悅和靜謐的歡暢……
」
讓我們以一幅圖景來詮釋這段話的部分內涵:
楊老師書法教室餐廳,某日午餐。
劉同學面對著豐盛的午餐,埋頭津津有味地吃著。他吃完了米飯和菜,喝完了粥。這時小肚子基本飽了。但是,他還惦記著棗糕饅頭,那可是孩子們的最愛之一啊。
劉同學剛把口里的飯菜咽下去,就迫不及待大聲叫道:「我要一個饅頭!」安靜的餐廳隨著他的這一聲叫嚷,開始有點吵了。因為其他小朋友也跟著叫:「我也要!」「我也要!」
張老師輕輕問道:「請問你應該怎么做?怎么說?」
劉同學小臉一紅,吐了一下舌頭,不好意思地笑了。端身正坐,左手平放桌面,右手舉起。
其他小朋友見此情景,也馬上安靜自己用餐。
張老師:「劉同學,請問你需要什么?」
劉同學(輕聲的):「老師,請問我可以加一個饅頭嗎?」
張老師:「可以。你很有禮貌,老師獎勵你自己去夾一個。」
劉同學高高興興地拿著碗,大步沖到餐臺前。
秦老師:「劉同學,請你過來一下。」
劉同學有點不安地來到秦老師面前。
秦老師:「《弟子規(guī)》有一句話:步從容,立端正。是不是?」
劉同學點點頭。
秦老師:「請你再從座位那里走過來一次。相信你這次一定走得很有氣質。」
劉同學馬上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,他很高興地從頭再來。果然,他慢下腳步很從容地走到餐臺前。看他那忍著喜悅的小臉蛋,一定知道老師們正在以贊許的眼光看著他,老師們的夸獎他都接收到心里了呢。
小小的他,頭剛冒出餐臺,想要夾到饅頭,必須首先把碗放到餐臺上,右手先拿好筷子,左手揭開盆蓋,再右手夾好饅頭放進碗里,然后蓋好盆蓋,放好筷子。
這樣的動作,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講,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。但是,對于一個六歲左右的小男孩,卻是需要一番思考和掌握平衡、技巧、手臂及手指的力量。
在何老師的幫助下,劉同學夾好饅頭,放好筷子,高高興興地回到座位上,滿懷喜悅地吃起來。香甜的饅頭,伴著美好的心情吃進小肚子里,是多么有營養(yǎng)啊。
吃完飯,洗完碗。小朋友們會主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「做好事」—— 清理餐桌及地面等工作。

劉同學選了擦桌子。只見他小手抓著抹布在桌面來回擦,擦了幾下覺得差不多了,拿著抹布甩著玩起來。林老師把他叫過來,對他講道:
「表揚你積極做好事,擦桌子。謝謝你!」
劉同學嘿嘿地小聲笑了。
「假如你能把抹布疊好,一下一下挨著擦,桌子就更干凈了。另外,擦桌子的時候,如果桌上有人不小心掉的飯粒菜粒,可以用一小張餐巾紙收集起來放到垃圾桶。抹布用完后不要甩,需要到水池去清洗干凈,扭干后掛好。知道了嗎?」
劉同學懂了,他重新擦起桌子,這次擦得可好了。
等他把抹布放好后,老師們都紛紛贊嘆:「劉同學真棒!」
看,這就是老師們同心協(xié)力營造的成長氛圍,把好習慣一點一滴貫注到孩子言行的每一個細節(jié),令他們在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的熏習與訓練中,不知不覺,自然而然養(yǎng)成。劉同學的性格轉變,他謙和有禮的言行舉止,劉同學媽媽的感慨和感恩,讓我們看到了傳統(tǒng)文化倫理道德教育的力量和魅力。感恩古圣先賢德光的教誨與恩賜,愿滴水之光投射萬千,在此祝愿更多的家庭和孩子,能更早地接觸到傳統(tǒng)文化倫理道德教育,遨游于傳統(tǒng)藝術之海,快樂成長,享受健康、美好、幸福的人生。

感恩劉同學媽媽及各位老師分享

- 相關文章 -
· 學書法 原來這樣有意義
· 從「含羞草」到「開心果」
· 幼小銜接德藝素質班
· 浸潤德藝教學 收獲幸福快樂
· 2017年暑期德藝書法集訓班
· 素質教育,從培養(yǎng)孩子生活能力開始
· 彰化路校區(qū)學員習書集錦
彰化路校區(qū):
培訓地點:北京市 海淀區(qū) 彰化路6號 三層
咨詢電話:010-88468288
聯 系 人:王老師 黃老師
亞運村校區(qū):
培訓地點:北京市朝陽區(qū)亞運村匯園公寓F座906室
咨詢電話:010-84976684
聯 系 人:夏老師 姜老師
重慶校區(qū):
培訓地點: 楊老師書法教室
重慶市沙坪壩區(qū)鳳天大道鳳林戎居A1棟3-3
(重慶圖書館附近)
咨詢電話: 熊老師 023-65396653
乘車路線
站點:重慶圖書館站 203路 、204路 、209路、211路、234路
23路 、429路、456路、472路、807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