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7年6月1日,在楊老師書法教室,驊兒過了一個極有意義的兒童節。

這天一早,媽媽送驊兒來教室。班主任周老師看見,驊兒今天穿了一件非常漂亮潔白的公主裙,顯得格外開心、興奮。
看到驊兒的這條裙子,周老師有些擔心,猶豫著今天要不要給驊兒用墨書寫。
經典誦讀、唱歌、閱讀課結束后,孩子們要寫書法了,驊兒習慣性地問道:「老師,請問我今天是寫水寫帛還是用墨?」
周老師:「寫水寫帛吧,你這條裙子挺漂亮的,我怕你弄臟了。」
驊兒:「老師,不會的,昨天我就沒弄臟衣服呢!」
看到驊兒那懇切的眼神,周老師心想,何不就讓驊兒用墨呢,這也是對她的一次鍛煉。
周老師:「那你可要小心哦!」
驊兒(高興地):「好的,老師!」
結果,上午課程結束,驊兒身上滴墨未沾。
下午的書法課程,周老師鼓勵驊兒:「表揚你上午做得很好,下午繼續挑戰自己,好嗎?」
驊兒認真地點點頭:「嗯。」

果然,下課了,直到媽媽來接驊兒的時候,驊兒的裙子還是那么白凈、漂亮。驊兒好高興、自豪。見到媽媽,激動地請媽媽看。
媽媽也很高興,夸獎驊兒做得好棒。而且溫和地說:「其實,稍微弄臟一點也沒關系,媽媽不會批評你的。但是,看到你能做得這么好,媽媽真的覺得你好能干,好懂事呢。」
驊兒撲到媽媽的懷里,開心地笑了。有位這么寬容善教的媽媽,驊兒是多么有福氣呀!

楊老師書法教室幼小銜接班的學員,年齡在四到六歲左右,驊兒雖才四歲半,就能與其他的小朋友共同做到「墨香點點不沾裙」,真是令人贊嘆。
在這里,孩子們無論上下課,站有站的規矩,坐有坐的規矩。言行舉止方方面面,老師們均耐心、細致,不厭其煩的指導、訓練。那種充滿愛心、鼓勵、積極向上的話語,令孩子們在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里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的進步著。
周老師指導小同學進入房間的禮節
生活小案例
「東東,倒墨的時候要穩,慢一點。」
「好的,老師。」
(東東習慣性地微微一鞠躬)

「表揚驊兒的毛筆在筆山上放得很好,沒有讓筆山沾到墨。」

「張老師,您看我們榮榮報紙收得多好,不僅疊得很整齊,手上一點墨都沒有沾到呢。」
「是呀,榮榮真是個好學姐,是學弟學妹的好榜樣呢!」
(榮榮臉上露出微笑,心里偷著樂。)

「進梁,記得小肚子離開桌面兩個拳頭的距離。」
「好的,老師。謝謝老師提醒。」

「果果,你現在先學習寫水寫帛。倒水的時候,跟學長們倒墨是一樣的標準。右手握住瓶身,左手托著瓶底,慢慢傾斜,把水倒進硯臺中間。只有現在把水倒好了,將來倒墨才不會濺到外面。」
「好的,老師。」
(果果奶聲奶氣地回答。這么小就學到好習慣啦。)

「小靜,拿毛筆出去時,毛筆要橫在胸前,左手懸空托在筆頭下,走路慢一點。」
「好的,老師。謝謝老師提醒。」
(小靜小心翼翼的托著筆,慢步走到外間,把毛筆放進洗筆桶。)

這就是我們在楊老師書法教室幼兒班,看到的日常一幕幕。
每一天,這些叮囑、提醒、訓練,都貫穿在學習的每一過程中。因此孩子們在長期的耳濡目染、互相學習、共同進步的環境里,不知不覺養成了好習慣,并受益于它們。

原來,良好的習慣,來自于一點一滴的養成。《道德經》云:「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壘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」童蒙養正教育,古人謂之「圣功也」,意即神圣的事功,利益千秋萬代的功德。這份功德,正是在父母、老師無微不至、春風化雨、嘔心瀝血、春蠶吐絲的付出中,在時分秒的流逝中,奠定了孩子們浸潤于身心,融入血脈的人生良好基石。

- 相關文章 -
· 學書法 原來這樣有意義
· 從「含羞草」到「開心果」
· 幼小銜接德藝素質班
· 浸潤德藝教學 收獲幸福快樂
· 2017年暑期德藝書法集訓班
· 素質教育,從培養孩子生活能力開始
· 彰化路校區學員習書集錦
彰化路校區:
培訓地點:北京市 海淀區 彰化路6號 三層
咨詢電話:010-88468288
聯 系 人:王老師 黃老師
亞運村校區:
培訓地點: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匯園公寓F座906室
咨詢電話:010-84976684
聯 系 人:夏老師 姜老師
重慶校區:
培訓地點: 楊老師書法教室
重慶市沙坪壩區鳳天大道鳳林戎居A1棟3-3
(重慶圖書館附近)
咨詢電話: 熊老師 023-65396653
乘車路線
站點:重慶圖書館站 203路 、204路 、209路、211路、234路
23路 、429路、456路、472路、807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