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,楊老師書法教室入駐盛京沈陽!
2月27日—3月1日,由楊淑芬老師主講的“認識歷代家規庭訓”沈陽公益第一課開講。

楊老師說自己和沈陽有不解之緣:2008年在沈陽錄制弟子規課程,又和當時的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一拍即合,連續4年組織書法師資培訓。老師感嘆沈陽人說干就干的大氣和魄力,所以今天在沈陽開設新的書法教室,才相當順利。
談及這段共筑文化教育的往事,楊老師幾度哽咽,家長和老師也不斷報以熱烈掌聲,同心共志當如此景。
- 本文提要:
1.皇家旺族的富貴之因
2.適應時代的文化新觀
3.關愛是幸福粘合劑
4.十個朝代優秀家風簡述
5.聽課入口


從周朝三太(太姜、太任、太姒)的母教,到清朝康熙皇帝教子庭訓。楊老師細細分享皇室及名門望族興旺的原因——厚德家風,并具體舉例現代生活中,我們可以實踐的事情。
例——
周朝三太的胎教之鑒:母親懷孕時,喜怒哀樂都會引起氣血失和而影響胎兒,母親的言行、念頭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情,所謂胎帶性格。不僅要注意飲食,需要特別注意內心的管理,提升修為。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: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提醒我們,能冷靜、理智,才能看得長遠。
長孫皇后對唐太宗的協助: 作為太太不能只想著先生能給自己什么,而是多想我如何能幫助先生事業通達。婚姻不是索取,而是手攜手,聯合起來一起進步。
魏徵的《諫太宗十思疏》,其中講“勸戒奢,崇儉尚樸”。
懂得經營,必要的就不是奢侈,比如學習的投資。
能夠舊衣新穿,這里最好的理財就是“身材不變”。



開明的婆婆
很多夫婦都在工作,做太太的有時候下班后還要做飯,照顧孩子生活、功課,如果婆婆身體還很硬朗,就不用特別被照顧,能適時幫忙照顧一些家事,可以為兒子和媳婦減輕很多生活壓力。家庭矛盾自然少很多。
女子無才便是德?
現在社會中,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己能,作為女性,無論照顧家庭、養育兒女、社會工作都要有才干,只是要有德行來指導做事的方向,用溫柔的女性力量解決問題。
突破隔代教育溺愛的弊端
如果爺爺奶奶很有水平,懂教養原則,也可以教好孫子輩。例如康熙就是由其祖母細心教育長大,開創了康乾盛世。



在家里,夫婦特別是婆媳應該相互關愛,相互贊美。
楊老師說,有時候自己夸婆婆穿得很美,才發現衣服是自己買給婆婆的。平時還會常常給婆婆按摩、講笑話,所以婆婆對自己也很好。
家人都理解自己工作很多,所以做飯等等家事,都是大家承擔,自己就有很多時間,可以干很多事情。




好的理念,更要能落實,我們跟大家分享定心描紅、德育動漫、經典讀誦、手語歌曲,這些回家可以直接應用的家庭氛圍調和妙法,一起做快樂的家庭學習先鋒:












晚飯后的空閑時間,少看點電視手機,和爸媽、孩子一起聊天畫圖,幸福就自然到身邊。




周室三母
太姜、太任、太姒,重視“胎教”。培育圣王,奠定了周朝基業。
【相關推薦】《中華德育故事》
“太任齋莊”:胎教必看
“泰伯采藥”:大孝天下

- 周公
周公輔佐成王,乃作《多士》《毋逸》以示告誡。對上,思歷代祖稼穡之限;對下,為業須至長至久,當慎勿“放逸”。
- 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“伯禽趨跪” :嚴父教子典范

- 孔老夫子的偉大教育
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的為人處世態度。
提倡: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。影響后世施政及教育,迄今不息。
- 孟母三遷
教育啟示:
1. 重視環境教育的重要性
2. 慎于始的教育理念
3. 斷織督學、身教嚴明。

- 楊震
楊震深夜拒金,并以“天知,地知,我知,子知”四知告誡其學生。此后《四知堂》“清白傳家”,垂世流芳。
- 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“楊震四知” :清廉慎獨

- 劉備
劉備以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,惟賢惟德,能服于人”教誡子孫。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
“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,夫學須靜也……”

- 王羲之
王羲之以“勤勉”為訓,其子王獻之勤練亦成大家。
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美德故事》“羲之練字”:勤勉典范

- 顏之推
“顏氏家訓”開家訓之先河。以其豐富的人生經驗,寫下治家、教育子女、立身、養身及處事的家規庭訓。

- 長孫皇后
長孫皇后聰慧賢明,善于借古喻今,輔助匡正唐太宗為政的失誤。在后宮寬和相待,政通人和。
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“長孫規諫” :三旺太太

- 魏 徵
魏徵:《諫太宗十思疏》
勸戒奢,崇儉尚樸。積厚德,居安思危。
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“魏徵嫵媚” :忠義剛正,為官楷模
- 張公藝
張氏九世同居,唐高宗問睦族之道,張公藝書“百忍”呈上,以“忍”為治家首要,世間的成就常得自“忍力之德”。

- 竇禹鈞
竇禹鈞為富有仁,有道義,生活簡樸,以身作則,寬恕下人,濟貧扶弱,厚德培育出五子皆成就。

- 范仲淹
范文正公,苦讀成就 —— 精通政治、文學、軍事。
辦教育 —— 辦義學。
造福鄉梓 —— 辦義田、義宅。
《岳陽樓記》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。
- 司馬光家訓
積金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守;積書以遺子孫,子孫未必能讀;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,以為子孫長久之計。
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“破缸救友” :機敏與膽識
- 朱 熹
朱子(熹)家訓
君之所貴者,仁也。臣之所貴者,忠也。父之所貴者,慈也。子之所貴者,孝也。兄之所貴者,友也。弟之所貴者,恭也。夫之所貴者,和也。婦之所貴者,柔也。

- 郭居敬
尤溪郭居敬,編輯了二十四孝的故事,孝感動天的故事,七百年來已成為家喻戶曉童蒙孝道的啟蒙教材。

- 袁了凡
袁黃,袁了凡著《了凡四訓》,一起親身力行,從立命之學,改過之法,積善之方,謙德之效等四訓教子。
- 劉一儒
以“儉德”治家。兒媳入門時鎖起豐厚嫁妝,待親家危難,悉數奉還。其家所在街道也被取名為“鎖堂街”,至今猶存(今為宜昌雅街)
【相關推薦】
《中華德育故事》
“一儒扃奩”


- 朱柏廬
《朱子治家格言》
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要內外整潔……
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……
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,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…
- 康 熙
由雍正取246則,勉誡皇室子孫。
歡喜善念吉 動怒惡念兇
孝經一書 萬世人倫
人心謙虛 學問則進
為學之功 在于日新
偶遇災害 必自深省
以勞為福 以逸為禍
……
具體講解歡迎聽楊老師細解——
《認識歷代家規庭訓》課程入口:

優秀的品格她來教
古圣先賢的德光帶回家
▼
